网站首页

教育基地管理办公室临时党支部集中收看殷鸿福院士专访

发布人:马洪福发表时间:2020-09-18点击:

教育基地管理办公室临时党支部集中收看殷鸿福院士专访


(通讯员:孟国强)912日中午,中央电视台为我校殷鸿福院士录制的人物访谈类节目《我的学生时代》,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教育基地管理办公室临时党支部在京党员集中收看了此次专访。

《我的学生时代》以“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为宗旨,通过嘉宾与主持人的深度访谈,共同回忆过往人生经历中的挫折与成长,引导青年学子“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节目中殷鸿福院士带领大家回到了他的学生时代,见证了他少年时的勤奋好学和报效祖国的满腔热情,青年时选择投身地质行业的心路历程,他和“金钉子”的故事等。节目最后,殷鸿福院士寄予全国青年学生六个字,就是要立志、坚持、正气。

 

殷鸿福院士的专访,在支部成员中引起热烈反响。支部成员纷纷表示要以殷鸿福等老一辈地质学家为榜样,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做到“立志、坚持、正气”,为建设地球科学领域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的地大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尹兴敬表示,作为一名学在地大、服务地大发展的青年职工,能近距离感受殷鸿福院士的家国情怀、治学精神和做人道理,近距离得到殷鸿福院士的熏陶,是人生无比荣耀和幸福的一件事。未来,将一定按照殷老师与青年共勉的“立志”“坚持”“正气”,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为建设地球科学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努力奋斗!

姜明敏表示,每个人都有学生时代,殷院士的求学经历是一个基于兴趣志向、响应国家号召、充满爱国情怀的选择。七十多年前从小吃摊主那里讨要到的世界矿产分布图,留存至今、保存完好,这是岁月的见证,更是历史的沉淀,它激发了探究志趣,激励着壮志雄心。殷老师把学问做到了国际顶尖水平,把工作开展在祖国大地河山,立德树人,孜孜不倦,与国家同发展,和时代共奋进。“闻道争朝夕,治学忌功利”,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把这种求学精神内化为自身素养,把这种治学品质外塑于青年学生,为成就更好的自己、培育更优的人才而持续努力!

熊程表示,向苦而歌,不仅体现了殷鸿福院士乐于苦中作乐的生活哲学,更是体现了以殷鸿福院士等老一辈地大人甘守寂寞、甘于奉献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殷鸿福因为出版的世界矿产分布图缺失了关于中国西部的描述,深受刺激,从而坚定了地质报国的初心,最终凭借着执着的坚持和永不停止的攀登成长为中国地质研究的金钉子立志、坚持、正气是殷鸿福院士对新一代大学生的殷殷嘱托,也是殷鸿福院士自我的真实写照,我将以殷鸿福院士为榜样,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志,坚持自己的选择,用正直的力量感召学生,在最平凡的岗位上仰望“金钉子”、甘做“螺丝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作出自己的贡献。

杜碧威表示,专访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殷院士提到个人命运和祖国命运紧密相连,在任何时候,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都脱离不开。只有国家兴旺,经济发展,政治文明,个人才能享有自由,充分发展,否则就无从谈起,国人在世界上也会备受欺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逐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个人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国家的兴旺、增强要靠每一个人的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把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江宝得表示,收看此次专访,有几点对我印象颇深。首先就是殷鸿福院士矢志报国的情怀。为了响应国家探矿的迫切需求,放弃了清华大学的读书机会,毅然选择了北京地质学院地质学专业。其次就是殷鸿福院士在科研上的求实创新精神。殷院士在毕业留校任教后,经常带领学生奔波于崇山峻岭寻找上古时代遗迹,不知疲惫,既使曾经历了科考路上摔得粉碎性骨折,以及在野外遭遇豺狼等野兽的生命危险,也从不退缩。殷院士的这次访谈节目,不仅为我们刚入学的青年学子“系好了人生第一粒扣子”,也为我们青年科技工作者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孟国强表示,此次专访带我们见证了殷鸿福院士的学生时代,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个平凡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如何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是因为立志、坚持、正气, 是因为以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是因为身处逆境也能向苦而歌。未来,我将牢记殷院士的嘱托,立志、坚持、正气,不忘育人初心,牢记教育使命,为培养“品德高尚 基础厚实 专业精深 知行合一”的新时代地大学子,为建设地球科学领域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的地大梦接续奋斗。


友情链接: 中共中央组织部| 教育部| 湖北省教育厅| 中国地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