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学生党建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学生党员的发展、教育和培养非常重要且意义重大。计算机学院党委、学工组锐意改革,扎实推进学生党建工作。
一、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在多年对学生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我院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生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制度。在党员发展方面,明确提出“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严把政治审查、入党手续、预备党员转正三道质量关。此外,我院积极推行入党联系人“1+1”新模式,即每个入党积极分子有两名入党联系人,一名来源于各系党支部中的教师党员,另一名来源于入党积极分子所在党支部的学生党员。在新模式的引导下,我院学生党员与教师党员之间加强了联系与交流,消除了师生之间的隔阂感,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友谊。
在党员教育方面,创新工作方法,落实民主生活会制度,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我院提倡和坚持“支部书记讲党史”活动,开辟理论学习新思路。两年以来,我院学生党支部共计举办党史讲座14次,参与人数达700余人。“书记讲党史”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党员的思想觉悟,增强了大家的党性修养。
在党员管理方面,以党支部为单位,按时开展党员民主评议活动,采取学习教育、听取意见、自我总结、民主评议、定期表彰等五个步骤,对党员进行全面的管理。本学期以来,我院进一步改革原有支部形式,按照“不同年级相同班号归属同一支部”的原则成立九个纵向党支部,打造学院学生党建新格局。新成立的党支部设四名支部委员,即党支部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支部委员均由各年级不同专业的优秀学生党员担任。鉴于我院各学生支部党员人数比较多,支委工作量较大的实际情况,各支部推行党小组管理模式。在党小组组长负责制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年级党员的发展情况,划分党员责任区,由责任区内党员负责在其相应的管辖范围内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宣传,并协助做好党员发展、党员日常管理等工作,引导各年级同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二、牢筑堡垒,求真务实
我院党委、学工组高度重视学生党支部建设,及时进行换届选举,培训新任支书,配强党务干部,合理设置机构,制定相关制度,出台一系列政策,坚持进行分类指导、定期考核、按时检查、及时评比的经验和做法,明确学生党支部的目标责任,加强对学生党建工作的目标管理。同时,我院党委和学工组长期坚持召开学生党支部书记例会,并且从自身实际出发,组织开展特色主题活动。在每月一次的党支部民主生活会上,我院各党支部组织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认真学习时事政治,传达学校、学院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和党员教育的文件精神,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民主生活会的内容和形式活泼,重在解决学生实际困难。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院学生党员无私奉献,以身作则,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各类奖助学金评选过程中,同等的条件下,学生党员总是响应党支部号召,把机会让给其他同学,展现了高尚的风格。去年,学院号召为我院患白血病的国防生杨渊同学募捐,我院学生党员同样表现出了较高的思想觉悟,无论是向广大同学做宣传还是带头捐款,学生党员总是奉献在第一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同学中树立党员的威信,传递自己微薄的力量,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
三、多管齐下,力争上游
我院历来重视文化建设,并将文化作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努力优化党建工作环境,提升党建工作水平。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探索,基本形成了“以学生党建为龙头,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文化建设为载体”的三位一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我院致力于提升党员文化层次,通过发现典型、培养典型、宣传典型,不断增强理想信念教育效能。近年来,我院新生入党申请率一直保持在95%左右,学生党员比例稳定在16%左右,同时涌现出了一大批以鲁义辉、郝健良等同学为代表的,在校院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的优秀学生党员。此外,我院着力推行“一支部一品牌”的文化立项活动,浓厚学院文化氛围,提升学生党员人文素养。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经过长期不断的改革创新,我院学生党支部正踏着发展的浪潮积极迈进,党支部带领广大党员团员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践行“计科骄子,豪情满天,指点江山,勇往向前”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