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办学中的指导地位,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以“五个抓手”探索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体现继续教育特色的思政育人新模式,把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主动权,不断提升思政育人成效,提高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凝聚育人合力。加强继续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发挥好教师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主力军作用。组建学校继续教育教学委员会、专业教学委员会和专业教研室,加强对继续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宏观指导和顶层设计,持续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过程管理,确保教学质量和教育方向的正确性。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发挥好专职教师铸魂育人的中坚作用。设立继续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组建了一支面向成人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研究的稳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丰富和完善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以课程资源建设为抓手,提升思政教育引领力。学院全面重构适应继续教育需要的课程体系,结合专业特点和课程特点,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中,使思政育人设计、思政元素挖掘、思政融入实施、思政效果评价一体筹划、整体提升。组建专家团队开发《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四史教育等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心理健康课,“思政金微课”、“思政大讲堂”、校史校情教育课,人与地球等特色课程,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通过思政大讲堂开展常态化思想政治专题教育,针对毕业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学习,引导学生紧跟国家发展大势,关注社会生活,激发学生家国情怀。同时,在网络直播课中,老师们结合学生特点,把家国情怀融入课程的教学之中,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
以临时党支部建设为抓手,推进党建与社会服务融合。坚持将党建与教育培训深度融合,在长期脱产培训班中成立临时党支部,发挥临时党支部在教育培训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带动对全体培训学生的全方位培养。开设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建培训项目,推动思政课程和培训课程融合,实现思政教育和技能培训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加强临时党支部建设,创新开展“三会一课”,由培训班级辅导员担任支部结对共建党建联络员,持续深化师生党支部结对共建,协同开展活动,通过定期举办重温入党誓词、主题教育、实践研学等,确保培训学员组织生活不间断,并对学员在校期间思想、学习、生活等进行精细指导,创优成长环境,提升对外教育服务思政育人成效。
以教育数字化为抓手,促进教学资源共享。学院积极打造符合全民终身学习需要的继续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通过数字赋能,提高管理和服务效能,实现各种教育形式间教学资源和学生信息的同步和共享。充分运用新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载体,创新思政教学方式,搭建多形态线上实践活动,加强继续教育第二课堂的建设,如为学生开通CARSI服务,将线上学习平台与校园主页等功能进行一体化整合,在数字化平台中设立各种社会实践专区,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机会,确保学生能够不受时空限制地参与线上集体活动。同时,利用大数据,对师生学习行为数据进行追踪、抓取与过滤、分析,将“课程思政”关注到全体学生,形成面向每一个人又适合每一个人的课程育人。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推动环境育人。坚持以伟大建党精神涵育师生精神品格,践行“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校训精神,秉承“与学习者共享大学”的理念,积极探索适应继续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每年举办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学习之星风采展,激励广大学生向榜样学习。组织开展导学培训、共读好书、文体比赛、联谊活动等系列活动,打造线上线下、虚实合一的立体校园文化环境,提升学生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自豪感。
经过积极探索,学院继续教育思政育人实践取得一定成效。2023年,学院申报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四个融通”专业建设研究》获批教育部学习型社会继续教育重点建设任务项目。学院党建“双创”喜获新成绩,教培党支部入选学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单位。学院继续教育工作被中国自然资源报、中国矿业报、中国教育在线等媒体进行大篇幅报道。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向我校发来感谢信。(编辑 李海涵 刘乙苇 审核 张建华)